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百家论乐

     

        2012年12月9日上午,天津音乐学院靳学东院长“漫游于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百家论乐”在音乐图书馆顺利开讲。
       
靳院长在讲座开始先回忆了一下第二讲的内容,今天的讲座更多的介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尤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其后有集大成者荀子),以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在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从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审美角度看都是如此。
       
礼崩乐坏之一,王子朝奔楚。王子朝奔楚使周人典籍大量移入楚国,从此楚国代替东周王朝,与宋、鲁同为文化中心。王子朝“奉周之典籍以奔楚”不仅是我国先秦史上一次最大的文化迁徙活动,同时也把有专门技艺和知识的乐官、百工陆续分散到各诸侯国,音乐文化也得以下移。西周前期是周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当时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王子朝奔楚使得音乐文化下移,被视为“礼崩乐坏”的表现。礼崩乐坏之二,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恶郑声之乱雅乐——礼崩乐坏之三。
       
靳院长给我们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是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乐记》一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书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评价标准是“尽善尽美”,他的音乐审美态度是“中庸”。道家的音乐思想—“大音希声。老子是肯定音乐的,“大音希声”的音乐不是指无声,而是肯定合乎自然、朴素、虚静的音乐,与道家则推崇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合乎一致。墨家的音乐思想—“非乐”。 墨家的结论并非是完全否定音乐,而是认为过度奢靡的使用音乐浪费物力人力,可能使国家灭亡。
       
靳院长似一名音乐导游,讲述着其间的真相细节、名人掌故、乐器趣话、名曲赏析、美学意蕴和历史规律。最后讲座在简单的一曲《流水》中结束了,漫长的音乐历史长河还需我们继续在以后的系列讲座中不断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