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普及>>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戏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中国的戏曲成熟较晚,到12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
        戏曲艺术是一种集我国诸多传统艺术成就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种。它不仅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民歌、歌舞、说唱和器乐的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是我国杂技、武术、歌舞和说唱中的表演技能的集大成者。戏曲的剧本创作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成果,同时,戏曲舞台上人物的脸谱、化妆、服装及道具,也表现出我国传统美术的观念和特点。
         戏曲艺术的萌芽,早在上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即已出现。它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育成长阶段,直到宋、金时期,才在传统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几种艺术形式综合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态。
        中国戏曲的发展主要分五个阶段:
        1、宋代,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是我国最早的两种戏曲形式。
        2、元代是杂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元杂剧集成了宋、金杂剧的传统,并继续吸收其他音乐形式。这个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产生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3、北杂剧随着元代的统一而南移,盛极一时。至元末清初杂剧被新型的传奇取代。传奇式在南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杂剧的丰富成果而成的。
        4、明代戏曲音乐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种戏曲强调的兴起,这一特征又进一步的强化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5、清代,在上述各声腔系统的戏剧传播发展的同时,民间又产生了多种地方小戏。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剧种有:藏族的藏剧、朝鲜族的唱剧、壮族的壮剧、白族的白剧、苗族的苗剧等。总之,在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革新与改进,持续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