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琴东渐——中国当代优秀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演奏技法
6月29日的早晨,虽然外面的天气略显闷热,但”音乐大讲堂”的忠实粉丝们仍早早就等候在了讲座室门口。今天是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音乐大讲堂”系列讲座2013年上半年的最后一讲。
今天做客“音乐大讲堂”的是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巍老师,她今天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西琴东渐——中国当代优秀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演奏技法”的讲座。
李巍老师首先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中国钢琴创作的发展历程、中国钢琴创作的表现类型以及艺术特色、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巧与表现手段、与西方音乐作品演奏技法的交融和对比四个部分。
接下来李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中国钢琴创作的发展历程。首先讲到萌芽期的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有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和萧友梅《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其次中国钢琴创作的探索阶段,代表作品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战争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代表作品有丁善德《春之旅》、瞿维的《花鼓》;“百花齐放”的钢琴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有杜鸣心的《美人鱼》组曲、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最后讲到文革时期的发展和钢琴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发展的两个阶段,代表作品主要有《浏阳河》、《绣金匾》、《台湾同胞我的兄弟》、《太极》、《他山集》等。
讲座期间,李老师带领广大钢琴爱好者欣赏了《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保卫黄河》、《皮黄》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优秀学员为大家演奏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平湖秋月》两部作品,听众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优美的钢琴声唤起了大家许多美好的回忆。
最后李巍老师也为我们演奏了《台湾同胞我的兄弟》、《卖杂货》等几部耳熟能详的钢琴作品,李老师精彩的演奏博得了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就此,音乐图书馆“音乐大讲堂”上半年系列讲座告活动告一段落,希望“音乐大讲堂”下半年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精彩内容,同时也希望更多读者踊跃走进我们的大讲堂,实现心中的音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