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乐府薪传

       

         8月10日的早晨,读者们不顾天气的炎热早早的就等候在“音乐大讲堂”教室门外。今天做客我们“音乐大讲堂”的是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教授靳学东。靳教授今天将继续带领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漫游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乐府薪传。
        讲座的开始,靳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及国立音乐院和国立专科学校的建立。第一个主题:毕璐蓝缕,给我们讲述的是萧友梅为音乐教育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萧友梅从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西方音乐学科到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萧友梅的提议下,北京大学首次设立了本科和专科,实行了学分制。但音乐学科的发展并没有取得显著成绩,北洋政府对于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专业设置的取消,给萧友梅留下了深深的心灵创伤。经过萧友梅的一再要求,国立音乐院终于在1927年10月建立了,尽管蔡元培先生广告感召,但是师生人数还是很少。在艰苦的办学境遇下,国立音乐院和国立音专严格教学管理,对于入学资格、修业年限、缴费、请假、考试等各项事宜都有严格规定,至今音乐学院仍在使用。
        第二个主题给我们讲述的是:广纳英才。建国初期,国立音乐院教职工才18人,师资水平尚是薄弱。萧友梅深深意识到办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他高薪聘请,苦言相劝,聘请了俄罗斯大提琴家佘夫磋甫、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查哈罗、从美国学成归国的黄自和近代中国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女作曲家周淑安到学校任教。靳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男低音歌唱家苏石林、中国最早研究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的应尚能、曾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李惟宁等著名音乐家。
        上海国立音专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形成了当时中国最强的专业音乐教学力量。靳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举办中国人担纲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的丁善德、贺绿汀、刘雪庵、周小燕等人。
        第三个主题重点讲述的是黄自的求艺旅程。自幼天资聪颖的黄自,在清华园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后来在美国和柏林留学研究音乐理论、作曲等课程。回国后,在国立音专任职,还教授了涵盖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的课程,成为中国作曲界的“教父”。他的音乐作品《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交响音乐作品,靳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这首歌的视频。还有慷慨激昂的《抗敌歌》、词意隽永、感情细腻的《思乡》、“好教我留住芳华”的《玫瑰三愿》。欣赏完黄自的作品外,靳教授还让我们欣赏了黄自的著名弟子辛弃疾的《南乡子》、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垦春泥》、《天涯歌女》等著名作品。
        讲座结束后,读者们纷纷上前与靳教授进行交流和提问,靳教授都耐心的予以回应和解答。最后在读者们的簇拥下,靳教授同读者们一起离开了我们“音乐大讲堂”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