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指尖的苍凉--阿炳与“二泉映月”

  

         2013年8月10日,“音乐大讲堂”的讲座还未开始,讲座室内已座无虚席,音乐爱好者们都在静静等待天津音乐学院的宋国生教授带来题为“指尖的苍凉”的讲座,期待宋教授讲述阿炳与《二泉映月》的故事。
        首先,宋教授简单介绍了《二泉映月》作者阿炳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阿炳原名华彦钧,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兼曲艺词曲作家、演唱家,但因其患了眼疾,双眼失明,最后沦落成了一个身处社会最底层到处卖艺的流浪盲艺人。虽然命运如此,但是阿炳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有一种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坚持做人的尊严,不屈从权贵,还常为人伸张正义。并且阿炳还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更重要的是,阿炳是一位绝顶聪明,多才多艺并勇于创新的民间艺术家,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几乎成了二胡和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符号传遍了世界。
        接着,宋教授介绍了《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和素材运用。此曲是以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为题材,用音乐形象来描绘阿炳想象中旳旧时曾目睹过的美丽风景。宋教授认为阿炳失明后再到二泉回忆二泉,自然会产生与之相应的复杂感受。而关于《二泉映月》的音乐素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宋教授倾向于程茹辛先生的看法,即:和锡剧的前身——常锡滩簧的一些曲调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
        宋教授还讲解了《二泉映月》的曲式、调式和句法特征。《二泉映月》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变奏曲式,但在段落的划分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宋教授以第一段的结构为例,举出几种看法。其中宋教授本人的看法是“可将其称之为带前奏、间奏的六段说”。
        宋教授一边以二胡示范,一边向读者介绍了《二泉映月》的演奏技术特点。阿炳演奏《二泉映月》,有站姿演奏和走着演奏的演奏姿势,采用民间弓法体系,较多地用了垫弓、切分弓和波弓。
        宋教授还介绍了《二泉映月》的几种不同版本及其主要特点。例如作者阿炳本人演奏的无伴奏版本。张锐先生演奏的民乐队伴奏版本。宋飞演奏的几种版本等。宋教授现场播放了阿炳本人演奏的版本及宋飞演奏的版本,让读者静静聆听体会。
        最后,宋教授向大家谈了他演奏《二泉映月》的几点体会。宋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经典,热爱经典,学习经典,但不迷信经典;我们应该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认识能力和演奏技术的提高,不断地挖掘经典作品的丰富内涵,不断的发展经典,完善经典。
        讲座结束,但读者仍不愿离去,大家纷纷表示了对二胡和《二泉映月》的喜爱,并期待有更多类似的讲座,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