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京剧花脸裘芸
10月19日上午, “走近大师”非遗系列讲座在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继续开讲。今天做客讲座的是裘盛戎先生的女儿、京城颇有名气的京剧票友裘芸老师。在此次讲座中,裘老师主要回忆了父亲生前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以及自己怎样学习花脸唱功的过程。尽管父女阴阳两隔已30多载,但从裘老师的眼神里,依然透着深深的缅怀……
裘盛戎在家排行第二,自幼随其父学戏,12岁时就学会了20多出戏,历尽了不少艰辛。后来,他带艺入‘富连成’科班。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就升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肖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大师傅教导,艺技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父亲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时生活极其艰苦……”说起父亲,裘芸的眼里早已泪眼婆娑。裘盛戎常与搭档鼓琴师汪老吵打20年,两人却亲如兄弟,称得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裘老师讲到父亲的唱无论是在字的四声调势走向处理上,还是发声方法和共鸣上,以及润腔技巧上的‘提、挑、弹、蹦、滑……’等都是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同时,他又是一个紧跟时代审美需求而变化的改革家,他从电影、话剧、曲艺、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以及鱼鸟花虫,飞禽走兽的形态中吸收了养分。并且以生活为依据,运用变化程式,准确地把握各种人物性格,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包括服装、盔头、脸谱、乐队等方面的改革,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一个艺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新颖,剧目丰富,传人众多的艺术流派——‘裘派’。
“父亲这一辈子就是为唱戏而来的。‘文革’中他被剥夺了上台的权力,对他来讲是生不如死……他选择了死,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些深爱他的人。父亲去世后,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但是,留下了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使我们终身受益。”裘老师说起这段话时,她的声音哽咽了。
十来岁的裘老师偶然在父亲面前表演了一段青衣,父亲一言定了女儿的戏路,客串花脸角色时,大家在她身上看到了她父亲的影子,正是这句话,成了裘老师此后专注于花脸的一个动力,她凭着自己的净行功夫,在京剧大赛中屡次获奖。1997年裘家惟一继承裘派花脸艺术的裘芸的大弟裘少戎,因患肺癌恶化去世。大弟的死给了裘老师很大的震动。她对裘派艺术从此可能后继无人感到莫大悲哀。在最难过的时候,她想到自己应该继承父志,因为姊弟7人中,只有她有这个可能了。那年,裘老师41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北京国际京剧票友演唱会上,裘老师又登台亮相,一段《赤桑镇》下来,人们从她雄浑豪迈又不失细腻含蓄的演唱中,听到了裘派艺术的醇厚韵味。近几年,裘老师受邀参加各种京剧演唱会,与众多京剧艺术家同台演出,正实现着“女继父业”的理想。从她的言谈之中,分明觉察出她对父亲最深挚的思念之情。
讲座的最后,裘老师的弟子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除三害”,裘老师和她的干女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表演。裘老师看上去很柔弱,但她演唱起“花脸”唱腔来竟判若两人,形象清清爽爽一身洒脱,让听众和戏迷们大饱耳福。讲座结束后,听众们纷纷上前让裘老师签名留言,期待裘老师能再次走进音乐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