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
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歌唱家,美声唱法也因此而得到很大改进,被称为“Bel Canto”的黄金时代。主讲人苑璐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上的青年歌唱家,他在本次讲座中将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为例,结合自身丰富的歌剧演出经验,从声乐演唱方法、技巧和表演等方面谈一些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
2014年12月6日下午,天津图书馆“音乐大讲堂”有幸请到津音乐学院声乐系优秀青年教师。曾先后师从杜吉刚、米莱拉∙弗蕾尼(Mrella Freni)等著名歌唱家学习,在多项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得佳绩,在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韩国等国家优秀歌剧院的歌剧演出中饰演男主角的男高音苑璐,为我们带来一场名为“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苑老师讲到19世纪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他就三位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以及代表作进行分析讲解以及示范。首先讲到罗西尼,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代表作品有歌剧《坦克雷迪》、《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奥赛罗》、《灰姑娘》等。在这些代表作中苑老师重点讲到《灰姑娘》,并选取了作品中的一段咏叹调进行示范,示范过程中讲到”花腔”的唱法需要整理拆开三个音一组的来唱更为轻松,而“宣叙调”、“咏叙调”的唱法则需要用说话的语气唱出。在讲到贝利尼时,苑老师示范了他的代表作《清教徒》中的花腔男高音,并讲到贝利尼的作品相对罗西尼的作品要旋律和线条要长,在演唱时应更为注意情感的表达。
接着,苑老师讲到多尼采蒂的作品,他的歌剧体裁多样,在风格上也很不一致。他早期所写的喜歌剧受罗西尼的影响。到巴黎后,法国大歌剧对他有所启示。他的喜歌剧《爱的甘醇》仍然保持着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风格,1933年所作的《吕克莱斯•波尔吉》则开始向浪漫主义进行探索。他的正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被认为是体现多尼采蒂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至今仍在各国舞台上演。
讲座的最后,苑老师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并通过指导学生演唱作品,来更为清晰的诠释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最后在苑老师演唱的一部极具情感表现力的作品中结束了今天的讲座。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苑璐老师今天是带病为读者们进行讲座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赞扬,更重要的是苑老师这份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读者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