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珠落玉盘—漫话江南五大琵琶流派

       在中国的传统乐器中,能够形成流派的乐器并不多,琵琶作为其中一员,可以说,琵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盛极一时的几大琵琶流派,她们为传承和发展琵琶演奏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3月14日,天津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推出了一场题为“珠落玉盘—漫话江南五大琵琶流派”的音图培训活动,由彭雅君老师担任主讲。活动中,彭老师带领读者们走近江南五大琵琶流派,共同领略她们的魅力。
       乐器的演奏流派,是这一器乐形式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的时代产物。清代中叶以后,良好的经济基础促进了江南一带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进步,使之逐渐成为琵琶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随后更是形成了多个影响深远的琵琶流派。根据地域划分,主要以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和上海派(汪派)最为突出。
       无锡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是无锡人华秋苹(1784-1859)。他根据王君锡、陈牧夫的传谱,编著了《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三卷,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公开发行的琵琶谱,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
       平湖派琵琶艺术以李芳园(1850-1901)为代表。李家为琵琶世家,至李芳园已是第五代,他编撰出版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对后世琵琶演奏的多种风格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浦东派琵琶艺术始祖首推上海南汇的鞠士林。浦东派以师承相传为主,传有《鞠士林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谱集。浦东派文曲要求柔婉细腻,武曲讲究气势宏伟,擅长演奏大套琵琶,突出武曲气势。
       崇明派琵琶艺术代表人物有贾公达、王东阳、沈肇州等,代表谱集《瀛州古调》,以隽永、秀丽的文曲风格闻名于世。1928年刘天华先生录制《飞花点翠》,对《瀛州古调》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派又名汪派,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唯一一支以个人命名的流派,代表人物汪昱庭,其传谱为《汪昱庭琵琶谱》。汪派的琵琶演奏刚劲有力、撼人心魄,不仅使琵琶演奏技艺更加精湛、艺术传播更为广泛,还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