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普及>>民族音乐

阮咸

        阮咸,西晋时期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存世的阮咸生平事迹甚少,散见于世说新语、晋书和一些类书中。

《晋书•阮咸传》

       咸字仲容。父熙,武都太守。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历仕散骑侍郎。山涛举咸典选,曰:“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武帝以咸耽酒浮虚,遂不用。太原郭奕高爽有识量,知名于时,少所推先,见咸心醉,不觉叹焉。而居母丧,纵情越礼。素幸姑之婢,姑当归于夫家,初云留婢,既而自从去。时方有客,咸闻之,遽借客马追婢,既及,与婢累骑而还,论者甚非之。

      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交人事,惟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与从子修特相善,每以得意为欢。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群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籍弗之许。荀勖每与咸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以寿终。二子:瞻、孚。

       阮咸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癫,但也有非凡的本领,他虽然名列“竹林七贤”,但其文学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反而是因音乐上的成就而为世人所认识。

       据古书记载,唐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人发掘古墓得到一件铜制乐器,形状很像汉代流传下来的弹拨乐器“弦鼗”。但“弦鼗”是两面蒙皮的,而这件乐器并没有蒙皮。有人就用桐木仿制,弹奏出来的声音非常优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手中抱着一件乐器正在弹奏,这件乐器与发掘出的琴非常相似,于是大家就把这件乐器称为“阮咸”,简称为“阮”。而“琵琶”这个名字,就让位给了一种来自西域的乐器。以人名命名一种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仅有“阮咸”一个。但阮在明朝逐渐消失,清朝已找不到这样的乐器,彻底失传。现在民族乐团中的阮,并非“起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没落与明清”的阮咸,阮的制作方法此前已失传近百年。

       现如今,随着乐器的改革,阮已经发展为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及倍大阮的乐器组,成为现代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弹拨乐器。我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阮专业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相继涌现。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左右手技法逐步得到丰富。阮的音色圆润柔和、醇厚丰满、细腻流畅、韵味深长,这件乐器不仅承载  了几千年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其醇厚的音响特点更能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为天津音乐学院阮族室内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