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心对心、面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唢呐的魅力

 


     2015年6月6日下午两点半,天津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教师、青年唢呐演奏家王展展老师做客“音乐大讲堂”,为读者们带来讲座“心对心、面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唢呐的魅力”。

     关于唢呐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波斯,二是源于新疆,三是源于东汉时期的中原地区,各种说法各有依据,所以至今未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明代起唢呐已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了,明代王磐所写的《朝天子·咏喇叭》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到了当代,唢呐又进一步发展。乐曲上的发展,从传统乐曲到协奏曲的进程。乐器上的发展,从加键唢呐的改革到活芯的出现。教学的发展,从民间的口传心授到逐步系统化。讲到这里,王老师特别为读者们介绍加键唢呐和活芯唢呐,并称赞它们的运用是唢呐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

     接下来,在王老师的引领下,读者们分别欣赏了《全家福》、《关中情》、《十八板》、《大笛绞》、《弦上秧歌》等各具特色的唢呐独奏曲或由唢呐领奏的管弦乐乐曲片段。讲到唢呐演奏新形势的探索时,王老师说,在现代生活中,唢呐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有些摇滚乐队、电声乐队中也会加入唢呐元素,在一些影视配乐中,也会使用唢呐独奏来推动音乐情绪。唢呐的演奏理念,从大家熟知的婚丧嫁娶,发展到对大雅之堂的艺术追求上了。唢呐音色从乐曲《百鸟朝凤》中的自然音色模仿,到追求声声动情的情感音色。

     讲座最后王老师总结道,当代唢呐除了传统意味上的音乐表现力,还兼具有如小号般的高昂嘹亮和有如双簧管、小提琴般的柔美、含蓄。讲座结束后,读者们纷纷表示通过王老师的讲解,对中国唢呐有了新的认识,为民族音乐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