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奥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史发展长河中一种重要的声乐体裁,不同于一般的具有艺术性的歌曲。艺术歌曲有原创性,为特定的诗而创作,所选诗词有高度文学性,伴奏(通常用钢琴)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演唱演奏上要求细致内在,以最大限度地、真实地揭示出诗歌与音乐创作的意境作为追求目标。
纵览古今,德国和奥地利这两个国家的艺术歌曲在欧洲艺术歌曲发展史上占有主体地位,它们经历了数百年历史长河的洗礼和沉淀,几代作曲家的不懈耕耘,至今被奉为经典,活跃在世界的舞台。
1 6 世纪以前的歌曲集多标明“可奏可唱”,并且歌词内容多与宗教和信仰有关,“Lied”的形式并未确定。直到1 7世纪,才出现了艺术歌曲的雏形,这些早期的艺术歌曲曲调大多来自于民歌及民间音乐,伴奏形式不明确,艺术性不强。
浪漫主义时期是德奥艺术歌曲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舒伯特确定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新形式,提高了钢琴和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沿着舒伯特的道路,舒曼将艺术歌曲中钢琴和诗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把歌曲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勃拉姆斯则是集前人之精华,把艺术歌曲这种体裁所能表现出的深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把德奥艺术歌曲推向高峰的人物非沃尔夫莫属。沃尔夫在重视诗歌文学内容和心理因素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他的艺术歌曲创作,被人们称为“客观的抒情”。在作曲技法方面,沃尔夫有许多个人的独特风格,例如打破大、小调调性体系限制,大量使用半音阶和声等等。他的艺术歌曲确实称得上是复杂的、更精巧的“综合性艺术歌曲”,因此推动德奥艺术歌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代表作曲家、贝尔格、韦伯恩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道路上继续行进,但产量并不高,这和当时公众的欣赏口味及作曲技法、美学相关。他们的作品更明显地呈现出表现主义的特征,夸张、病态、怪诞,采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有的还是自由无调性的。勋伯格的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共21首歌曲,没有连贯的情节。主人公彼埃罗是一个精神错乱者,他孤独、痛苦、胡思乱想,对生活绝望。
1920年之后,德国籍作曲家就很少写作艺术歌曲,除非为个别歌唱家度身定做。德奥艺术歌曲于是开始缓慢的前行,把它最辉煌的时刻留给历史。
(图文来源于网络,音乐图书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