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普及>>古典音乐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有“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之称。他曾经一度被迫流亡国外,那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还能望见那可爱的群山吗?…… 我伟大的祖国哟,再见。我愿长眠在你的脚下,你那神圣之土。交响诗《我的祖国》(Ma Vlast)就是斯美塔那把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用音乐来表达的。

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城堡(Vysehrad)

     它是位于布拉格南、沃尔塔瓦河东岸的一座城堡。斯美塔那眺望城堡的岩石,用心倾听传说中游吟诗人鲁密尔在弹竖琴。此刻,城堡过去辉煌的时光似乎又重现眼前。公爵与王公们座前,簇拥着大群整装待发的骑士们、士兵们,脚步声与胜利的欢呼声相呼应。然而,作曲家眼里马上又浮现过去的光荣和没落的景象,激烈的战争如狂视扫荡,金碧辉煌的一切化为瓦砾。在暴风雨过后,城堡被弃在一片废墟之中,长时间沉默,后鲁密尔竖琴的回声从废墟中传出,如泣如诉。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Vltava)

      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两条小溪汇合成一道洪流,冲着卵石,映着阳光,向远方流去。它流过森林,聆听猎人号角回响;穿过田野,饱览丰收的喜悦;两岸不时地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传说中的水仙,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舞蹈歌唱;在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与功勋记忆的古城废墟在谛听它的波浪喧哗;顺着圣约翰峡谷,伏尔塔瓦河奔泻而下,冲击着岩石峭壁,发出轰然巨响。随后河水宽阔浩荡地流向布拉格,从维谢赫拉德古城堡下流过,呈现出它全部瑰丽和庄严。沃尔塔瓦河继续滚滚向前,最后同易北河的巨流汇合而逐渐消失在远方。

第三乐章:萨尔卡(Sarka)

      斯美塔那:“我在一个名叫萨尔卡的地方,追怀这位女英雄。故事开始,萨尔卡的爱人背叛了她,使她发誓要向所有的男人报仇。此时,武士茨狄拉德(Ctsrad,又译“斯提拉特”)和士兵出现了,见她被绑在树上,他爱上了她。她挑逗他,趁着士兵们喝得烂醉,胡闹一通后,她吹响号角,指示女伴们攻击这没有抵抗力的军营,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按波希米亚传说,伍拉斯塔(Wlasta)是亚马森(Amazon)族女王,她向波希米亚骑士挑战,因不能取胜,让手下的萨尔卡设计,绑在树上诱惑波希米亚士兵。结果茨狄拉德中计,亚马森人趁机把他们斩尽杀绝。”

第四乐章: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Z ceskych Luhu A Haju)

      当我们伫立在捷克的大地上极目四望,从原野和森林传来了我们所感到亲切的熟悉的声响,它有时欢乐,有时沉思。这里所要表达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萌生的多方面的感情体验。引子表达的是每一个来到捷克的人所获得的第一个强烈印象,法国号的一段独奏是广阔的森林的动机;音乐中还赞颂了肥沃的山谷和边区的美景。总而言之,每一个人聆听这首乐曲时,都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出同他自己的心绪最相近的那些景物,诗人的幻想是十分自由的,但是所有这些又必须同作品的某些细节保持联系。

第五乐章:塔波尔小镇(Tabor)

  塔波尔是离布拉格南约100公里的小镇。捷克15世纪有一个重要人物胡斯,生于捷克胡西内茨-1415年7月6日,卒于德国康斯坦茨),胡斯引进了宗教改革,使捷克民族情绪觉醒,因反天主教而被捕,并被处以火刑。胡斯死后,胡斯党人发动了波希米亚战争。这首音乐并不具体描绘某一战斗事件或塔波尔城的生活场面,而是揭示保卫塔波尔城战士的英雄面貌。

第六乐章:布拉尼克山(Blanik)

      布拉尼克山在布拉格附近,据说当年胡斯党人没有死,他们只是在这里长眠集结,随时准备从山中走出来为祖国自由把波希米亚从暴政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