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普及>>民族音乐

箜篌

     我国古代弹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箜篌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汉乐府诗词《孔雀东南飞》中就流传下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描述。在古代,箜篌形制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

     东汉时,竖箜篌由波斯经我国西域传至中原。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波斯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如今,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凤首箜篌据《隋唐·音乐志》载,是东晋之初,张重华(346-354)占领凉州时,自印度传入。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晋曹毗《箜篌赋》中载:“龙身凤形,有颈如轸。”凤首箜篌多用于宫廷雅乐,隋唐两代用于天竺乐、骠国乐,明代后失传。

     卧箜篌,与琴瑟相似,但有品,汉族传统乐器之一,盛行于汉至隋唐期间,宋代后失传。

     十四世纪后期,箜篌逐渐失传,人们只能透过壁画和浮雕看到曾经辉煌灿烂的箜篌文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乐器改革家们仿照壁画中的古代箜篌,结合竖琴、古筝及其他民族乐器先后成功研制出了“新生乐器”—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等,使得失传已久的古老乐器重获新生。箜篌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