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普及>>民族音乐

炎黄风情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1991年10月13日由王钧时指挥天津交响乐团在天津音乐厅首演。这部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六个组曲24首乐曲组成的交响音乐会,以脍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向听众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20多年来,通过国内外交响乐团在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的演出,通过唱片、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传播,《炎黄风情》获得了各地华人的深刻共鸣,引起了西方乐坛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演出率最高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伦敦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芬兰西贝柳斯乐团、澳大利亚国家广播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柏林爱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华盛顿肯尼迪文化中心、以色列国家歌剧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厅,都曾奏响这些以西方音乐形式演绎中国传统民歌的管弦乐曲。1995年以来,经国家教育部推荐和审定,《炎黄风情》陆续进入各地中小学音乐课本,成为通过课堂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教材。2006年,《炎黄风情》被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首批“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并出版总谱,2008年出版《炎黄风情》的钢琴版乐谱和唱片。2012年入选《中国百年音乐作品典藏》。

       国内指挥家和各地交响乐团几乎都演奏过《炎黄风情》的全场24首乐曲或选曲。从老一辈的李德伦、韩中杰、黄飞立、郑小瑛到目前活跃在乐坛的余隆、汤沐海、谭利华、陈澄雄、张国勇、陈燮阳、陈佐湟、李心草、傅人长、张艺、杨洋……并且成为他们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1995年4月3日,台湾指挥家陈澄雄指挥深圳深圳交响乐团在香港举办《炎黄风情》专场音乐会;1996年2月2日,北京交响乐团和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北京和台北举行两岸同步《炎黄风情》音乐会;2006年12月8日,中国音协和天津音乐学院举行《炎黄风情》15周年研讨会和多种改编版本音乐会;2007年7月,余隆指挥美国芝加哥、费城和华盛顿的三大乐团先后演出《炎黄风情》选曲;2011年10月,天津市教委以再现首演情景举办《炎黄风情》20周年纪念音乐会;2012年春节,纽约爱乐乐团在林肯文化中心演出《炎黄风情》…这些演出活动推动了《炎黄风情》在国内外的传播。

       “我们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教育,目前大部分采用以18、19世纪欧洲专业音乐为标准的单一音乐体系。而这些音乐,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理疆域产生的人类音乐精华的一部分,它不能涵盖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音乐遗产。正是这些与各地区的生活共生共存,与各民族的文化相依相和的多种形态多种背景的音乐遗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音乐世界。

       我们中华民族包括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专业音乐的形态与背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音乐宝库的一部分。让青年一代了解这些音乐的表现形态,了解产生这些音乐的历史背景,是我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以独立姿容走向世界的基础。

       我们的下一代,要知道咏叹调,要知道宣叙调,更要知道“长调”“短调”,《赶马调》和《太平调》;要知道《雪绒花》,要知道《花的圆舞曲》,更要知道《对花》《茉莉花》和《拔根芦柴花》;要知道《月光》,要知道《月亮河》,更要知道《月儿高》和《春江花月夜》。数典忘祖,缺乏本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永远不可能以独立人格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炎黄风情》使中国音乐文化重新被世界上不同的民族理解,她是中国音乐文化复兴一个标志。
             ——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 于润洋

       《炎黄风情》是一次在交响乐队带领下的对汉族民歌的巡礼。

             ——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 靳学东

       《炎黄风情》是一部能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好作品。

     ——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审查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王安国

管弦乐因有《炎黄风情》而不再是西乐。
      ——阿镗

          西方大师的经典,我们享用了几十年了,我们的回报是拿得出手的,不信,请听《炎黄风情》。

                ——刘力前

          中国民歌是金矿,但金沙和矿石不能登大雅之堂。鲍元恺的《炎黄风情》把金矿打造成了精美的金首饰,可以拿到世界各地去。
                 ——陈澄雄
         《炎黄风情》是从作曲家内心迸发出来的中国的气质、中国的气派和中国的豪情。
                  ——卞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