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顺期自然—从管弦乐队的规模变更听西方音乐的历史演变

加载视频...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天津图书馆“音乐大讲堂”有幸邀请到了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曲博士王鹏老师。王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顺期自然—从管弦乐队的规模变更听西方音乐的历史演变”。
        
什么是管弦乐队?王老师以此概念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管弦乐队在不同时期的总谱示例、舞台方位以及管弦乐队的基本编制,王老师给我们一一做了详细介绍。弦乐器的特点是不同的乐器音区有所区别,但是音色统一,有助于乐队音响的融洽均衡。弦乐的强弱是不受任何音高限制的。管乐不同于弦乐,是受力度的限制的,它强调的是音色的分离。所以管乐呈现出来的审美情趣会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的整体风貌中。
        
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纪后,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写作管弦乐序曲。
        
王老师以时代印记为线索,给我们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管弦乐作品。巴洛克时期的管弦乐作品,重点介绍了维瓦尔第与《四季》,这个时期的弦乐制作以及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小提琴的制作与演奏水平。古典主义时期管弦乐音乐的创作,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他们在管弦乐队的应用上已基本完善了小、中型编制的管弦乐队。木管、铜管、定音鼓与弦乐队完备的形成了基本确立的样式,已经基本形成了双管编制的乐队。“浪漫主义音乐”,音乐史家通常是指19世纪的西欧音乐,从舒伯特至布鲁克纳,从威伯到瓦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扩大,传统的弦乐、木管、铜管组作为“基本原色”得以保留并且扩大;随着工艺的改善,铜管乐器的制作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个时期管弦乐队的音乐特点可以概括为戏剧性、丰富性、各方面的扩大化。王老师重点介绍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和马勒的第六交响曲。印象主义时期的色彩性管弦语言,拒绝了晚期浪漫主义夸张激越的表现方式、视漫无节制的感情泛滥、排斥瓦格纳似的庞杂、晦涩的音乐语言,寻找更含蓄、鲜明的表达,其中以德彪西的作品为主要标志。二十世纪管弦乐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无调性的,管弦乐队的规模是多变性的,乐队的特点是依照作曲写法的变更引发整个乐队的变更。最后,王老师带领大家在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神秘而又美丽的旋律中结束了本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