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音乐大讲堂>>讲座回顾

音乐传播问题面面观

加载视频...

 

     

        2019年5月25日上午,天津图书馆“音乐大讲堂”如约而至。今天,大讲堂请到了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王可,为我们带来一场名为《音乐传播问题面面观》的精彩讲座。
      
王教授将内容分为艺术影响我们什么?如何听懂音乐?以及音乐传播中的问题三个部分。首先王教授讲到艺术是一种表达和展示美的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艺术在中国的现实处境只是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东西,处于有价值但又不知有何价值的尴尬境地。音乐需不需要懂?长久以来,懂音乐就是普通人能否进行音乐接触的试金石和真理。在这里王教授讲到,音乐不能直接或明确表现视觉性与概念性(语意性)的内容,不是类似语言的声音符号,不能描述人和具有造型性的实物。
      
那么如何才能“懂”音乐?王教授讲到联觉(通感)作用,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里现象,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一样都是人本能的与生俱来的。只是平时不注意。正是人们心里活动中有联觉这种反映机制,才使得音乐这样一种纯粹的听觉声音艺术,可以表现思想、情绪、形象、场景、故事等听觉以外的内容。
      
在“音乐理解何须正确”这一部分中王教授说到“听不出来不是我们的错,因为音乐根本表现不了全部。理解错误也不是听众的错,因为音乐的解释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理解艺术音乐的因素,包括深厚的音乐知识,作曲家信息及作品背景信息,音乐的诸多理论与概念。王教授还告诉我们一定要走出审美误区,音乐的美可能有依赖的对象,也可能就是它自身的表现。怕听不懂妨碍了本来有可能享受到的纯粹的音乐之美。懂或者不懂不是最重要的,打开耳朵聆听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进行音乐传播?它包含了传播对象的历史问题;传播信息混淆与判断失当;避免图文不符;妥善处理译名问题;标题的设置问题;音乐传播中的法律(版权)、行业规则问题;大众传媒中的音乐传播和审美判断问题七个方面。
      
最后,王教授总结到从听觉层面,音乐不需要“懂”,不需要为此设定障碍,更不需要以获得“理解”为目的的听赏音乐。需要通过纯粹的听赏习惯,建立对于音乐的联觉意识,获得更为丰富的音乐感受力。从传播层面,音乐需要懂。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艺术,需要用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需要为实践负责,为公众负责,为对象负责。
      
艺术(音乐)让生活更美好!